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思政理论 >> 正文

品味三苏家风 弘扬家庭美德

发布者:刘鑫、黄树彬 [发表时间]:2025-01-07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代码N21XGMY002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学生

案例设计者:  黄树彬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的第三目“弘扬家庭美德”第一个知识点:“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抓住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来校的历史契机,紧紧跟随总书记的步伐,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三苏祠”关于家风家教的时政热点同该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本案例的使用,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家教、家风是紧密联系的,理解家庭与个人、家庭与社会辩证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家庭教育、积极建设家庭文化,自觉培育家国情怀。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引领中国人民开启新时代、迈步新征程,以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保障。本教学内容是结合家庭、家教、家风培养大学生家庭观、文化观的重要节点。利用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6月8日来川考察,先后走访了眉山三苏祠、宜宾三江口、宜宾学院和极米光电股份公司等地,正好与该教学内容相联。通过对家庭的社会功能,家教家风的内涵等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于社会稳定、国家兴旺具有重大意义,理解家教对于人才培养、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本案例以优秀家教、家风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的小家庭建设与国家建设相结合,将自身实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投向于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

设计思路:诊脉看病(查找学生认知偏差)——治病救人(学习明理)——固本培元(课后实践内化)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活动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诊脉看病

课前在雨课堂推送思考题——你最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回传小作业(答案及理由)

(二)治病救人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课堂分享并总结:同学们大多想要从父母那里获得财富,也有一部分人想得到父母的人际帮助,只有极少数同学觉得父母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精神。显然如果自身没有能力,父母留下的物质财富终将要被消耗殆尽,而能力的形成靠的是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初始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此引导出家庭、家教、家风的教学主题。

给学生展示成功家教的典范:20226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谈到家风家教,他说:“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读苏家”家教家风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品读苏轼的《六事廉为本赋》,理解什么是家风。“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乃知功废于贪,行成于亷。”所谓六事,即善(善良),能(能力),敬(敬畏),正(正直),法(守法),辩(明察)。清廉正直,是苏门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从而总结出:家风——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家教:奋厉当世,循理无私,薄己厚人,自洁自好。我们可以从“苏家”家风中看出“做事”的道理,并理解其中的家国情怀;从“苏家”家教中看出“做人”的道理,并理解其中的清廉奉献。

继续通过小组合作,找寻苏氏父子三人的诗词中体现优良家风家教的语句。①奋厉当世。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写道:太夫人读《范滂传》慨然叹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许之否?”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②循理无私。苏轼在《东坡易传》里讲:“君子之顺,岂有他哉,循理无私而己。” ③薄己厚人。苏轼的高袓苏杲“轻财好施,急人之难”,其祖父苏序“谦而好施,甚于为已。”④自洁自好。苏洵之妻程夫人相夫教子,被誉为中国四大贤母之一。苏洵葬妻于眉山富牛镇,作《老翁井铭》:“山空寂寥,或啸而嬉,更千万年,自洁自好。”

通过对三苏家教家风的学习,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奋发进取,培养清廉正气。

(三)固本培元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自己优良家教家风的典型事例对自己家的家教、家风给予合理的评价,并从中提炼出自己家的家教、家风内涵。

四、育人效果

本案例能结合时政热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偏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的情景创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应用,让学生明白了父母留给自己的最宝贵财富是优良的家教和家风,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更能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增进了对家庭的感情,也明确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较好地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