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思政理论 >> 正文

肝胆相照济苍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发布者:钟琴、黄树彬 [发表时间]:2025-01-07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代码N21XGMY002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学生

案例设计者:  黄树彬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中的第一目:“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本案例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攻克肝脏手术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先进事迹为素材。通过对吴院士终生守护中国人的肝脏健康的感人事迹,让大学生明白在这个重“利”的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利”才是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将利己和利社会相结合,将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自觉养成积极趣的人生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吴孟超院士以守护中国人的肝脏健康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医几十年,对肝脏手术执着,攻克一个又一个的世界难题,在世界肝脏手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通过学习吴院士的人生经历,让学生理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心中有他人,有使命,有担当,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通过本案例启发学生如何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基于慕课和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雨课堂发布相关学习资料及慕课视频、布置课堂讨论——课堂分享交流(雨课堂智慧教学实现全员互动参与)教师总结引导——雨课堂教学实时动态反馈与调整,发布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生观的重要性和高尚人生观的要求——雨课堂记录全过程学习数据,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教学方法:结合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推送

雨课堂推送朗读者节目中吴老的采访视频等相关资料——发布预习课件——明确课堂三个讨论题目。

(二)导入课程

视频导入《朗读者》节目中吴孟超的采访和实录片段,已九十高龄的吴老娓娓阐释从医的一生,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深刻给我们诠释什么是高尚的人生观!

(三)新课讲授

披肝沥胆,医者仁心。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仍坚守,吴孟超用一生诠释了“医生”!面对别人不敢救治的病人,他曾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个吴孟超嘛”。介绍吴孟超老先生生平求学和从医的主要事迹,让同学们认识到吴老不忘初心、许党报国,敢为人先、勇攀高峰,德技双馨、行为示范的魅力选取思政元素“无私奉献,为国为民”,让学生感受吴老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执着对党忠诚,爱惜人民的高尚情怀

课堂讨论一:通过推送的相关资料学习,你如何评价吴孟超的人生观?(随机抽问、可抢答加分)其他同学可弹幕、投稿参与。教师小结:吴老青年时立誓不负党栽培,不负人民期望,用一生践行他的诺言,治病救人,兢兢业业,丝毫不为权势和金钱所诱惑,吴老的人生观是高尚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课堂讨论二:什么是高尚正确的人生观?你的人生观是高尚的吗?(小组讨论、可根据学生的积极情况开展辩论“什么是高尚人生观”)教师小结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和思考角度等不同,可能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高尚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多具体表现,但是可以集中呈现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也是判断我们的人生观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

课堂讨论三:如何摆脱名利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引导: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混杂的网络时代,我们极易受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人生观。这需要我们自觉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培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吴孟超老先生的身上感受高尚人生观的力量和光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争取创造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布置课后作业:探寻吴院士在宜宾留下的足迹,感受岁月的艰辛和生命的意义。

四、育人效果

本案例能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吴院士在李庄的学习奋斗历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活跃的课堂氛围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成功启发了学生思考:如何做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如何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同步,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