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N19XG16004
课程类型: ¨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案例撰写人:阳月华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中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部分。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的融入,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能够运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从而能够做到做事情实事求是。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课程内容中,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这部分,结合分析其中蕴含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来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课程内容中,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对该原理产生的方法论意义部分,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办事原则。
设计思路:第一,课前预习。通过雨课堂推送两个预习题(物质运动能不能离开时空?查找有关实事求是的案例),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预习,做好发言准备。第二,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发言。第三,课堂小结。第四,课后反思。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物质运动能不能离开时空?为什么?
(二)新课讲授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是一去不复返的。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1、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2、时间和空间也同样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性,这证明了时间与空间是客观的。
雨课堂推题测试::
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多选题1分,1分钟之内作答)
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C、时间和空间能离开物质运动 D、时间与空间是客观的
课堂讨论:人类能否穿越时空?播放霍金教授的关于时空穿越的视频,让学生能感悟霍金教授的研究,了解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即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相对论)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案例1: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思考并回答:1、如何理解雷锋同志这句话里面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2、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内在统一性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要求我们想事情、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案例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二孩政策的实施,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转变?
学生发言: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事求是的实例?
(三)课堂小结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四)课后反思
要求同学们课后反思,我们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
四、育人效果
通过对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之间关系的学习和体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做出有意义的事,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通过对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的学习理解,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达到让学生们能够做到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