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经济法学
课程代码:N19ZY05011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授课对象:法学2021级5班
案例设计者:洪叶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张守文主编的马工程教材《经济法学》(第二版)第十五章“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教学设计中,通过案例教、情景表演、将学生置身于高度接近现实的虚拟环境,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引导学生把作品收入思政资源库,动态更新,不断丰富思政育人元素。使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消费者权利的知识,能够形成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消费者权利纠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支持,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获得对知识和思政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以我校的校训“求实,求是,开放,创新”为切入点,厚植“自强不息,至善致远”宜宾学院精神,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在今后自觉践行,将这些思想真正地落地生根发挥课程专业优势。本节课开展“诚信为本 循法而行”,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深刻理解“诚实信用”是市场不变的法则,消费者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经营者履行相应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展“心中有梦想 创业有榜样”主题翻转课,精心设计翻转课堂的内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在未来工作中尊法守法,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格接班人。
设计思路:案例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提高
教学方法:结合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主要采用翻转课堂、讲授法、互动讨论等。
教学过程:
在学习新的章节之前,通过导入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讨论,开展主题翻转课,精心设计翻转课堂的内容,强化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适用课堂展示、头脑风暴、小组分享和互动讨论教学手段,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不断丰富思政育人元素,易于学生掌握复杂知识的学习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有效方法。同时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当你在消费过程中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讲如何进行维权。
四、育人效果
教学中多处运用案例、讨论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使学生在分析中树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合思政目标,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收集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动画案例、微视频、时事新闻等学习资源,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学生亦是资源贡献者,例如,讲授“知情权”时,以“知情与隐私”为主题,让学生用“快手”“抖音”结合自选案例录制小视频,学生创作热情很高,优秀作品收入思政资源库,动态更新,不断丰富思政育人元素。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经营者行为无法准确判断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如出入很多场所,商家写到谢绝自带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关注民主政治生活,深刻理解“诚实信用”是市场不变的法则,消费者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经营者履行相应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中有梦想 创业有榜样”主题翻转课计成一个创业故事,通过情景模拟与小组演练,让学生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懂得诚信守法经营和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在创业故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实现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