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档案管理学
课程代码:N19ZY08069
课程类型: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授课对象: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案例设计者:晏艳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涉及知识点包括档案的起源与价值、档案的沿革、档案学理论范式及相关实践等。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甲骨文历时七年申报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歌颂祖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重视价值引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通过甲骨文历时七年申报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档案的起源与价值,档案学理论范式及相关实践等内容,从而认识到档案学对我们掌握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深化学生对档案工作的热爱,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学习,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发扬者,为祖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的保存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设计思路:引用案例向学生介绍档案的起源与沿革相关内容——扩展案例内容向学生介绍档案的价值、档案学理论范式及相关实践——基于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巩固提升。
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档案的起源与沿革相关内容,歌颂祖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为“世界记忆名录”中的中国记忆,甲骨文成功入选,这是文化自信,更是民族的骄傲。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介绍档案的价值、档案学理论范式及相关实践,重视价值引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作为一种原始记录,是对过去所发生事件最有力的凭证。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同时证明了甲骨文是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真实的素材。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属于档案学研究领域的“档案社会记忆理论范式”,提示我们要具有社会档案意识,以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基于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把爱国情感、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讨论一:甲骨文是令世界震惊的大发现,从档案价值的角度如何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这句话?
讨论二: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历经七年。在此期间,无数专家、学者及相关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长期以来,甲骨文等研究被视为与国计民生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冷门专业”。你认为该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
讨论三:档案工作虽平淡无奇,但档案事业却是一项守望历史、传承文明的千秋功业。你是怎么认识档案事业这项工作的?
教师点评总结:
(四)通过布置课后习题,引申案例教学
布置课后习题:中国档案载体形式的变迁与外国档案载体形式的变迁有何不同?
四、育人效果
通过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案例,引入相关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文明和优秀传统,认识到甲骨档案是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最真实的素材,其研究事关文化传承,成功入选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档案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将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融合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