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土地管理学
课程代码:N19ZY08095
课程类型: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大三学生
案例设计者:李璧耘 周陶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应用于《土地管理学》教材中第九章“耕地保护管理”,其中涉及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以及土地整治的相关知识点,宜宾市“天府粮仓”建设中涉及到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内容,与课程内容相呼应。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引入宜宾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案例,通过讲解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背景、意义,以及宜宾市在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中的一系列规划和努力,能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节约粮食和保护耕地的意识,了解为什么我国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在未来我国能够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和进行农业发展。
最终让学生明白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且分布不均,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比较困难,因此我国只有守好耕地红线,着力建成高标准农田,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通过分析宜宾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案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节约用地意识和节约粮食意识,让学生明白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目的也是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将其作为案例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明白我国耕地保护和进行“天府粮仓”建设的意义,在平时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同时居安思危,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不滥用和破坏耕地,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助推我国建设高标准良田,守好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设计思路: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理解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后引入四川省“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背景,让学生思考,四川为什么会成为“天府粮仓”?学生可进行讨论,说说他们眼中的四川耕地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四川省“天府粮仓”建设工程的提出以及成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关于示范区建设的问题,老师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再次,引导学生把视角转换到宜宾市,和学生一起梳理学习《宜宾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中关于“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内容,明确宜宾市目前和未来在粮食安全和土地整治方面的工作,再通过宜宾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已有建设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工程。最后,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提问学生,从这一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又是如何看待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翻转课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雨课堂发布任务,让学生提前查找我国耕地资源有关资料,并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新课讲授: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安排进行讲解
教师总结: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分布不均;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开发困难。而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耕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因此,耕地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导入案例:2023年2月8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春节后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在年初,四川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分三个阶段提出了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目标,其中第二阶段的目标为到2030年“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明确提出“粮食产量提高到3750万吨以上”。《行动方案》还列出“要守牢建好天府良田”等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四川高度重视农田建设,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十大任务之首。
讨论一:四川为什么可以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呢?让学生大家谈谈他们眼中的四川耕地资源。经过讨论,发现同学们其实对身边的土地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并没有运用土地管理的系统思维去看待土地,没有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通过有关四川耕地资源以“天府粮仓”建设条件的视频,帮助学生来了解四川的耕地资源,以及为什么我们可以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
案例讲解:四川作为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守好耕地红线和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任务,“天府粮仓”工程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四川的“天府粮仓”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截至2022年,四川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关于这一建设项目,学生可能还存在疑问,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后解惑。
带领学生梳理《宜宾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中关于“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内容。由宜宾三江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四局六公司承建的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项目是展示宜宾现代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核心区为主导,打造农业机械化耕种的粮食、蔬菜示范片,通过高标准农田品牌创建带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基石稳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宜宾市“天府粮仓”示范区以农业发展格局为引领,着力构建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 养循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绿色高产高质高效“天府粮仓”宜宾示范区,形成“一核五带百园”建设布局。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宜宾市积极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低效园林地整治等工程,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减少耕地“碎片化”,强化农用地生态功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宜宾市也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田块整治、沟渠配套、节水灌溉、村道梳通、林网建设和绿色农业技术 推广,优化农田布局,增强农田生态防护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宜宾市“天府粮仓”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三江新区万亩“天府粮仓”项目,其位于江南镇芦亭坝区域,总投资5.7亿元,规划面积1.2万亩,主要打造高标准农田和粮油产业基地,开展宜宾市“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智慧农业(3.110,-0.12,-3.72%)集中展示区、水稻新品种及高产攻关展示区建设,并配套建设农机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温室大棚、规划展示中心等。目前核心示范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即将进入生产运营阶段,全部项目计划于2024年建成。
教师总结:目前,“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项目正紧紧围绕“增量、增效、增收”的建设目标,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奏响“春耕曲”,为切实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筑牢根基。未来,宜宾万亩“天府粮仓”项目将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宜宾市“一核五带百园”布局,通过高产攻关、机械增效、环境治理、三产联动、联结共赢等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保障粮食安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融互促的有效路径。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梳理保护生态和耕地,节约粮食的意识: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系我国发展和前途命运。而我国人多低烧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粮食安全更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保护耕地资源,并且积极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将废弃的土地活用起来,推进土地复垦,且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以点带面,将四川省乃至全国的土地资源保护好、规划好,利用好。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有许多的感悟,青年人是未来中国建设的主力军,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耕地保护工作中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节约用地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四、育人效果
通过案例讨论、翻转课堂等方式方法,学生对耕地保护产生了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和了解耕地保护相关知识、理解耕地保护以及家乡打造“天府粮仓”的意义。学生掌握了关于土地整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以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初步具备了用耕地保护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了节约用地和节约粮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