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文史哲学 >> 正文

奥运荣光

发布者:肖本华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大学外语B2                        

课程代码:N21XG04004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国际教育学部                        

授课对象:艺本学生

案例设计者:肖本华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案例主要运用在以下知识点:通过奥运会会徽象征含义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和现在;了解不同会徽的象征意义以及传达的地理文化信息。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选取学生熟悉的奥运会为案例,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通过带领学生挖掘北京奥运会所展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师生共同挖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七个要素,让学生感悟政治正是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独特的政治制度等使多个城市具备举办国际赛事的实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

设计思路:课堂导入(提问)——讲授新课(展示奥运会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主题升华(奥运举办成功背后蕴藏的国力)——巩固提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任务教学法和合作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PPT呈现巴塞罗那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希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以及伦敦奥运会的会徽并提问:PPT上展示的会徽代表哪届奥运会?请说出会徽上图案传达的地理文化信息以及象征意义?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意义。(会徽的图案是一个奔跑的运动员,也是一个篆刻的汉字“京”(首都)。简洁的设计反映了中国的的书法文化特色。)

学生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中英字幕)的片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开幕式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思考开幕式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落脚点以及贯穿主线。

点评总结:开幕式以绘画长卷为线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功夫文化太极拳、大儒孔子、国粹京剧文化、精神象征万里长城、中国的书法竹简、陆上丝绸之路和郑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等中国文化元素,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在“中国”二字。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和谐”与儒家经典文化和为贵一脉相承,“和”文化贯穿中国元素的始终。活字印刷展示汉字”的字形演化表演,将印刷术、汉字和人巧妙的交融,将古代的字盘和现代的键盘交融、将现代中国和世界交融,开幕式既现代化又国际化。

知识点2:课本64页例举了七大要素作为申办奥运会的城市的条件:良好的交通网络、现存的体育设施、酒店、当地公众的支持、良好的气候、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美丽的城市背景。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七大要素的重要性并排序,选出下一届能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并说明原因。

点评总结:政局稳定是决定奥运会能否举办的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如交通网络、体育设施和酒店等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从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国跻身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已经具备举办国际赛事如奥运会的实力。

(三)巩固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分析成都大运会能够成功举办的原因。

四、育人效果

从理解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象征意义到观看开幕式的片段重温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浪漫而恢弘的开幕式让学生万分激动,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开幕式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故事,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思路。学生选择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而且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其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