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文史哲学 >> 正文

认识英语学科微格教学之“师德第一课”

发布者:郑逸梅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试讲与微格实训             

课程代码:N19ZY04145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国际教育学部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

案例设计者:郑逸梅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国际教育学部面向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所开设的《试讲与微格实训》课程,属于第一模块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进行师范技能实训之前的第一课,即借助新闻媒体平台或是将中学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培训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本案例旨在通过在第一课开展“师德第一课”活动,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培训,传承中华师道,弘扬当代教师风采,把“四有”好老师理念内化于心,为后续实训奠定价值基础,最终达到外化于行的效果。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里对教师的定义。因此,在实训之前,认识为师之道,了解作为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是学生做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阶段。通过本案例坚定学生政治认同、具有胸怀祖国的热情并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价值引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任务式学习和问题链,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不断引导学生加深对从教素质和师德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引领全体学生学习韩愈的师说,引导学生讨论老师的定义,从师的必要,怎样选择老师以及总结从师的原则。

其次,教师播放中外影片中关于师生关系的片段合辑,带领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再次,教师播放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事迹的纪录片,学生在观看完后分组进行心得分享。

最后,学生就本节课的所学所得所感所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撰写一篇理解四有好老师内涵和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心得体会文章。

四、育人效果

本堂课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尤其注重学生中心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增强了教师职业认同感。通过中外师生关系案例讲解,让学生对良好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提升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本领。对张桂梅校长先进事迹的学习,强化了师德涵养,提升学生师德,增强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实训奠定了思想和价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