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文史哲学 >> 正文

Heroes among us——平民英雄

发布者:郑逸梅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名称:案例应用课程:《大学外语A1         

课程代码:N22XG04001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国际教育学部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设计者:郑逸梅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所选案例来源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单元主题为“Heroes of our time,旨在通过对所列举的几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探讨:1.英雄应当具备的品质;2.当今时代对英雄的定义和认知。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沟通变得异常便捷,各种价值观以及观点交汇杂糅,人们每天都处于被各种信息包围的状态,这些信息所裹挟的不同观点不断重塑着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同时也对社会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近年来,在网络平台上不断有造谣污蔑英雄人物的文章出现,它们为了争眼球、吸流量、刷存在感,打着“揭露真相”的幌子,篡改事实、制造噱头,造谣侮辱英雄。英雄人物是价值观的人性化体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了解英雄人物,凝聚共识,设身处地去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和价值,从而建立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认同和敬畏之心。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本案例所选内容首先由问题Who are the heroes among us?”引出本文探讨的主题——当前社会谁可以被称为英雄?接下来作者列举了Dory StoddardRyan Russell的例子给出了本文主题的答案——everyday heroes并解释,让学生明白平凡人也可以成为英雄,从而坚定学生争做英雄的信心。把“heroes”与英雄的传统定义进行对比,再补充了“Gregs Law”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当今社会对英雄的多元定义,最后重申主题,号召大家敬畏英雄并以英雄人物的精神和行为为指引,努力争做人人崇拜的英雄。

教学思路:针对本案例的教学整体上采用“产出导向法”的思路,即以语言学习和价值观的引领为中心,坚持学用一体。在教师的主导下,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输入促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最后再进行评价(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该课时的项目任务:Sharing a story about a hero

(二)课堂导入:以英汉双语的呈现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诗词中对英雄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英雄应当具备怎样的精神;

(三)新课讲授:首先播放短片《Chinese spirit & Hero spirit》,以视频的方式将英雄行为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对英雄行为的认知;以中英双语的形式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强化英雄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其次,根据之前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英雄”一词下定义;然后再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对“英雄”所作的定义与社会传统的“英雄”定义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英雄具有的品种,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具有英雄品质。讲解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与教材中所作的当今时代“everyday heroes”定义的异同,思考定义差异的原因;由教材中的所列举的人物案例讨论他们是否可以被称为英雄并在班上进行发言。

再次,重点讲解文章的主要结构Question-Example-Conclusion”,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依据该结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四)巩固提升:布置作业鼓励学生仿照文章主要结构Question-Example-Conclusion”,选取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完成课时项目式任务,并进行课堂presentation

四、育人效果

通过播放短片《Chinese spirit & Hero spirit》,让学生了解英雄精神与英雄行为,引导学生尊敬英雄、敬畏英雄。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了当今时代对英雄的定义和传统社会对“英雄”的不同定义以及英雄应当具备的品质,让学生明白人人皆有当英雄的潜质,从而增强学生争当英雄的信心,使英雄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升华了对文章主题的认知,即“Ordinary people can do extrordinary things”,加深了学生对英雄的崇高敬畏和维护英雄形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