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文史哲学 >> 正文

认识“双减”

发布者:任红亮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小学教育思想选讲                     

课程代码:N21ZYJY009

课程类型: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教育学部

授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选课班

案例设计者:任红亮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小节内容选取自本课程的第八专题“双减”行动与《家庭教育促进法》,课堂上需要约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准确认识并说出“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为下一步进行效果反思打下基础。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1.案例意义:该案例着重对国家新近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政策文件进行精准解读,为后续对该政策实施的价值、效果进行反思与展望。该政策在我国当代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知晓其基本内容是基本要求中的基本,是塑造其专业思想与职业理念的精品素材。

2.育人目标:精读“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并能准确说出其含义,领悟“双减”政策精神实质及深刻的时代意义,树立热心从教、专心从教、科学从教的信心与理念,并养成对当下义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过程中的违背“双减”的行为进行理性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该内容不仅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是义务教育领域改革的大手笔,对于小教专业学生深刻认识此次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及深远历史意义有非常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价值。通过学习“双减”政策基本内容,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政策的伟大时代意义与改革价值,树立科学从教、专心从教的职业情怀与职业精神。

设计思路:该政策内容在PPT上准确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逐句细读,利用网络查看《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原文全文,然后教师就其亮点进行解读,最后师生一起讨论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文本研读法、讲读法、讨论法、文本反思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利班见习会,简单了解一下当前小学阶段“双减”落实概况。

二)新课导入。请2—3位同学给家简要说说什么是“双减”。

(三教师讲授与课堂交流首先,以小学生日常课业负担总体偏重这一不良现象引入课题,利用案例导入“双减”的紧迫性;其次,用PPT呈现出2021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及改革脉;第三,请学生认真研读原文,勾出文件中有特色与亮点之处;第四,教师就文件中的亮点且是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进行解读;第五,讨论该政策文件的意义、可行性及对小学教师的引领价值。

四)后反思与实践教基地为依托,实践机会,了解前小学教师、家长等落实“双减”的大体概况并对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有能力,建议对如何进或提升“双减”效果的对策行深入反思与提炼。

四、育人效果

通过本内容学习,学生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基本内容有了清晰认识,体会到小学教育也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也能对当下义务教育领域中有违“双减”精神的做法与行为进行理性反思,树立专业成长与未来科学从教的信念,提升了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分析能力、反思能力及职业道德风险预判评估力,进一步增进未来热心教的职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