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管理心理学
课程代码:N19ZY38161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教育学部
授课对象:大三年级学生
案例设计者:梁 旗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五章“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部分。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在学习第五章“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内容时,引用了《西游记》中性格各异、兴趣不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案例。这四个个性迥异的人,竟然能容在一个团体中,而且能相处得很融洽,甚至做出了从西天取得真经的大事情来。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以此作为一个思政映射和融入点,也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引导学生要正确看待个性及差异,团队中要合理用人,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尽管人无完人,然而一个拥有多样化成员的团队却可以完美。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介绍到本章知识点“团队建设的要素”时,有以下思政元素:1、认同的目标:对于去西天取经,是师徒四人共同认定的自始至终的目标。2、互补的技能:师徒四人各有所长,在挑战取经路上每一“难”中,都可以互补,最后取得成功。3、一致的承诺:团队成员都对团队有高度的忠诚和奉献,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尽管八戒偶尔偷懒,却并不影响他参与目标的行动。4、内部和外部的支持:每当遇难,孙悟空都使出浑身解数来营救唐僧,使他脱离险境。当然,也并非每次都可以成功。这时候,观音、玉皇大帝、天兵天将就会从旁协助,提供很多外部的支持。通过本案例启发学生,如何参与到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中,增强团队凝聚力。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参与性、主动性和主体性,通过雨课堂发布相关学习资料视频——课堂分享交流(雨课堂智慧教学实现全员互动参与)、教师总结引导——雨课堂教学实时动态反馈与调整,发布课后作业——雨课堂记录全过程学习数据,将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分享、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推送
雨课堂推送《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过程的视频和图片等相关资料——发布预习课件。
(二)导入课程
通过图片和短视频向学生展示《西游记》中取经团队四个人物形象,以及艰难的取经历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本案例,并能激发出他们学习兴趣。
(三)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对旧知进行回顾:“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含哪些内容?”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老师进行修正,让学生明确旧知识,并与新知识建立有意义联系。
2、进行小组讨论:四个人物各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并设置问题情境,“四个个性迥异的人,为什么能融在一起,取到真经?”从而引出个性特征与团队管理的主题。
3、请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结合案例生动形象地介绍:团队建设的要素、冲突管理以及团队内部的人际沟通,并结合现代企业公司中的团队管理的案例深入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重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进一步领悟如何在团队建设中把个性与共性融合,增进团队凝聚力。
四、育人效果
本案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能与本章节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收获和提升。
首先在认知层面,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与分析,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关于“个性特征与团队管理”的知识点,如个性心理特征的概念、团队建设的要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等。
其次在能力方面,教学中最后回到现实,与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团队管理案例相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反思、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最后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和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中团队精神的现实意义:目标明确、永不言败;海纳百川,系统整合;有效沟通,凝聚提升;了解个性,整体激励;励精求学,上下求索;居安思危,完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