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农林理工 >> 正文

燃烧与爆炸

发布者:任根宽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化工安全与环保                     

课程代码:B0700417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

案例设计者:任根宽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基于燃烧理论和爆炸理论”。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爆炸和火灾是重大安全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给学生讲授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分析火灾或爆炸产生的原因,为避免危险做好预防措施。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燃烧和爆炸基本知识;熟悉不同火灾或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及预防;掌握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及灭火措施。培养出既懂安全技术、也懂职业病防护和环境保护的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通过讲解火灾或爆炸产生的原因、造成的严重危害、应有的预防措施,分析案例中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提高其作为化工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设计思路:理论讲授——学生讨论——虚拟仿真实验——案例分析为主线开展教学

教学方法:结合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如何使思政资源隐含性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是化工安全与环保能否达到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基于安全工程和环保工程内容设计过程,首先根据课程特点讲授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的火灾或爆炸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爆炸相关的基础知识更加深刻理解,然后让学生对已经发生的火灾或爆炸事故进行分析,分析火灾或爆炸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的不足,以此提高学生安全防止能力和安全事故处理能力。

因此,通过可燃气体火灾爆炸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什么是燃烧点、闪点、着火点、火灾燃烧三要素、燃烧途径、爆炸极限等,根据燃烧过程的知识理论,能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过程设计出火灾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通过案例中分析有关的化工安全生产和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使学生认识到知法、尊法、守法的重要性,引入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最后,通过已经发生火灾或爆炸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生态环境污染来增强学生安全环境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经过深入分析引发事故产生原因及采用的应急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应对能力。

基于身处污染事件(雾霾)作为案例,首先让学生理解雾霾对人体、交通、环境等造成的危害,引入适宜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环境,愿意投身环保事业的热忱之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其次引导学生对雾霾产生的原因及组成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分析过程提出雾霾防护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化工环保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分析过程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四、育人效果

本案例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教学,方法比较新颖,选题和案例与生活相关,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比较活跃。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掌握燃烧理论和爆炸理论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应对能力。案例将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入事故救援过程中消防员与官兵挺身而出、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最美逆行”,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塑造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分析,激发学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