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激发客户需求,成就商业成功
案例应用课程:汽车服务工程导论
课程代码:N19ZY20107
课程类型: ¨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国际应用技术学部
授课对象:本科大一
案例撰写人:刘丽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本案例通过理想汽车自主创新取得成功的案例,分析自主发展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建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案例中理想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的新星,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技术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以此引导大学生提升创新精神,秉持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积极尝试,敢于拼搏,争做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通过对《汽车服务工程导论》课程本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深度分析,结合课程特点及各专业的行业背景,通过挖掘与传承前人智慧,根据汽车发展史中福特汽车遭遇的失败,引入理想汽车取得成功的案例。
自主品牌由于根基不稳、品牌溢价能力不足、技术储备不充分等多种原因,在向高端突围的路线上大都铩羽而归。因此理想汽车的案例是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向高端化的成功突围的典型案例。理想打破传统思路,形成独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使用户体验得到全面革新的过程,与我国新时代发展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案例可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工业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设计思路: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体系,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实现育人目标。如下图所示。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
教学过程
在本章节讲授前,授课教师用案例法引入《老福特的悲哀》,说明福特取得商业成功的原因,又分析了福特失败的原因。并分析通用打败福特采用的有效措施。通过上述案例让同学们自主分析理想汽车在竞争中为何做到了惊天逆转,力压奔驰、宝马和奥迪的。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一、引入《老福特的悲哀》历史故事,让学生走进汽车工业发展史,了解汽车市场竞争的残酷。
二、通过《老福特的悲哀》案例,分析你认为老福特主要的失误在哪里?为什么?
三、总结通用汽车打败福特汽车的原因。
四、引入理想汽车在30-50万汽车市场取得的成绩,月销售额超过了2.5万辆的销售数据,该数据已经远远超过BBA的宝马X3,奔驰GLC以及奥迪Q5所有热销SUV的销量一起加起来才能和理想抗衡。
五、分析理想汽车取得成功的6项原因。 1.清晰的成品定位 2.消除客户对续航的焦虑 3.沙发、彩电、游戏机、冰箱上车 4.空气悬架普及 5.智能驾驶加速 6.激发客户需求 |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
四、育人效果
《汽车服务工程导论》作为汽车服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学科教育的全部内容,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创新型、应用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课入门之前进行思政教育能更早地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党性意识形态,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深入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至今的不易,感受国产汽车品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献身建设祖国汽车工业的理想目标,赋予了该教学模块思想指导,通过提炼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原本单一的汽车发展史有了精神意义。工科学生普遍思想较为单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循循善诱地将“学生为之拼搏的未来”同“国家的发展,绚丽的中国梦”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