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中学物理教学论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þ专业课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理学部 授课对象:物理学专业大三学生
案例撰写人: 黄永平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本课程绪论“为什么要学习中学物理教学论”知识点。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结合时政热点和两个中学新入职名单引起学生热议,引导学生对教师专业、教育事业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从教的教育情怀,对课程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态度,具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努力不怕时间晚,成功不怕起点低”加倍努力学习,只争朝夕,练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功,扎实经师,立志人师。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
对教师专业、教育事业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乐于从教的教育情怀,对课程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态度,具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努力不怕时间晚,成功不怕起点低”加倍努力学习,只争朝夕,练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功,扎实经师,立志人师。
设计思路:
提问有关“师范热”问题引起讨论,背后的原因多样,其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教师职业成为“香饽饽”——非师范优秀人才也不断涌入,举了两个案例:深圳中学和重庆八中招聘老师情况,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再用两个列子激励学生“努力不怕时间晚,成功不怕起点低”加倍努力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引出课题:提问学生,知道今年志愿填报什么最热?——师范专业,也就是大家就读的专业现在是一个热门专业,要珍惜拥有的机会,但要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首先学习的第一门教学专业课——《中学物理教学论》。

(二)新课讲授
展开部分: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引导同学们对“师范热”话题的讨论,背后的原因多样,其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教师职业成为“香饽饽”——非师范优秀人才也不断涌入,举了两个案例:深圳中学和重庆八中招聘老师情况. 深圳中学2021年新入职教师名单网上公布情况,招聘的10名中学物理教师全是非师范学校毕业的,全是顶尖名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其中有7名来自清华大学,并且有9名是博士和1名硕士。无独有偶,重庆市第八中学新入职名单公布情况也是类似情况。

让学生们讨论,说说自己的感想。勉励他们“ 努力不怕时间晚,成功不怕起点低”,我们现在要加倍努力学习。再给出几个从低起点的成功案例:

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照样可以与985/211学校的同学同台竞技,一比高低,比如可以去参加“格致杯”、“华夏杯”、“田家炳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并且我校学生在这些大赛中已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比如,王凤英和陈玉林同学分别在全国首届和第三届微课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那现在我们能否胜任中学物理教师?还差什么?
名人名言: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加利宁
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行为,实际是各种无形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表现, 这种表现的基础形式就是教学技能。 从事物理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宽厚的物理知识基础以及教育理论基础做支撑,同时还必须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
物理教师教物理必须讲究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中学物理教学论,可以初步掌握中学物理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和教学技能,从而能顺利地进行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是物理教育专业专业课中最能体现师范性和实用性的核心课程。
政策文件: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文件,以及2022年4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颁布,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在教师能力素质、教师教育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要求。
(三)巩固总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扎实经师,立志人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扎实练好中学物理基本功,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立德树人,重新认识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价值,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活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培养为教育强国出力,增强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
请谈一谈,你认为优秀的物理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要成长为优秀的物理教师,该怎样做?
四、育人效果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后,对教师专业、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也乐于从教,摆正自己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愿意对自己再作职业就业规划,加倍努力学习,只争朝夕,练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功,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不负党和国家,不负以后面对的家长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