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线性代数
课程代码:N19XG02008
课程类型: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理学部
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2019级2班
案例撰写人: 李小蓉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本课程第2章第3节逆矩阵。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结合《潜伏》中的革命故事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革命工作的艰辛,牢固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好好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设计中采用电视连续剧《潜伏》中的故事切人,让课堂教学具备一定的时代气息,这种时代感的点缀,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这门如此抽象的课程带有“趣”的味道。结合连续剧《潜伏》的革命故事进行课程思政,提出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潜伏》故事的续集,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设计思路:
发布思考任务——讲解案例——课堂讨论——巩固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学生结合教材观看厦门大学开设的《高等代数》在线开放课程视频进行预习,完成教师在长江雨课堂发布的预习测验中的5个简单问题,学生的答题得分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二)新课讲授
课程设计中采用电视连续剧《潜伏》中的故事切人,用连续剧《潜伏》的革命故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提出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潜伏》故事的续集,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 “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帮助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喜悦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类比思想导入概念,类比思想是用旧知认识类比新知,用已知探究未知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在引入逆矩阵概念的设计中,这种思想表现更为突出。矩阵方程Ax=b 类比于实数方程 ax=b。

对于矩阵方程 Ax=b,求解的思想类似,为化“A”为“E”,即 B(Ax)=Bb即(BA) x=B b,即Ex=B b,即 x=Bb。 若此解法可行,关键是否存在矩阵 B,使得 BA=E。
对于矩阵方程 xA=b,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 xa=b , 为化“A”为“E”,即(xA)B =bB即x (AB) = b B,即xE= b B,即 x=bB。 若此解法可行,关键是否存在矩阵 B,使得 AB=E 。从而引出逆矩阵的概念。
(三)巩固总结
课程教学抓住“逆矩阵的定义—判定—计算”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思路清晰,逻辑清楚。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逆矩阵的判定和求法,课堂上给出一个三阶矩阵,让学生在课堂上判断该矩阵是否可逆,若可逆,并求出逆矩阵。在学习了新课内容后,课堂上给出一个密码串,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密,解出来是“I LOVE U”,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教师对他们关爱的喜悦之情。
(四)布置作业
通过课后精心布置的分层作业和思考题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以及启下后续要学习的内容。
四、育人效果:
课前教师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和资源,教师在素材、资源中发现思政因素,讲到该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心领神会,不需要再做过多的解释。不是直接将观点强加给学生,本课利用生动形象的革命故事开展课程思政,避免干巴巴的说教。本节课在教师和学生探讨过程中,学生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受到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工作的艰辛,牢固树立了爱国主义信念,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更加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立志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