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农林理工 >> 正文

品优秀传统农业文化

发布者:胡伟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名称:《农作学》发展史——优秀传统农业文化

案例应用课程:    农作学                                 

课程代码:N22ZYNL044

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 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                       

授课对象:农学专业

案例撰写人: 胡伟


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案例应用于第一章农作学基本原理中节农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通过给学生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引导学生对我国农作学发展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通过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农作制度发展的分析,丰富学生的农业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农业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在农作学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典型农业先进人物的介绍,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学习农业先进人物事迹,了解农业发展历史,牢记自身使命,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农业发展中,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无论是在学农过程中还是在今后农业生产工作中,都向农业先进人物看齐,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努力进取。号召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农学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根据新时代“三农”需求,为我国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作贡献。

 设计思路:提炼知识点问题导入引发思考讨论——总结回答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农作学的起始

我国农耕历史久远,文献中关于农作制度的见让只与技术论述十分丰富。

问题引入:古代中国,以“农”为天下之本,我国不仅重视积累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生产系统,而且将自然、社会、哲学思想融入农业,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农业思想。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农业的古代书籍?举例说明?

总结回答,引入我国古代关于农业的文献及古书

我国农耕历史久远,文献中关于农作制度的见让只与技术论述十分丰富。战国末年的(昌氏春秋》(公元前239)中就有土壤耕作、垄作技技术、粪肥养地、休闲管理等农作技术论述,如“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西汉晚期(公元前30-7)的首部农书《汜胜之书》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休闲农作制,开创了“区田”耕作法。后魏时期(公元386-534)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农书之精华,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多方面,其中记载了豆禾轮作、间作套种、保墒耕作和粪肥使用等农作技术。宋代《陈旉农书》公元 1149是南方稻作区最早的农书,论述了“种无虚日,收无虚月”和“地力常新壮”等多熟种植和土地用养结合技术。成书于公元1304年的《王祯农书》、公元 1505年的《便民图纂》、公元元1747年的《知本提纲》等,分别总结出长江流域、岭南、关中等地区多粪肥田、绿肥轮作、地力不减、多熟种植等农作技术。于公元1628的《政》和公1742年的《授时通考》汇总和集成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同时一些诗句如:先秦时期诗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对乡村里人们耕种土壤,歌颂太平盛世的情景进行了歌颂。唐代诗人李绅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我国幼儿启蒙和节约粮食广为脍炙人口的诗句,体现了农业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国家农作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普遍滞后于我国。公元1730前后英格兰出现了著名的诺尔富克四区豆科牧草和谷类作物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积聚和提高力,并取代了长期盛行的休闲制。公元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an.Liebig)提出著名的矿质营养归还学说,揭示了作物轮作与土壤培肥的科学原理,促进了现代肥料工业的发展。英国洛桑试验站长达百年的作物轮作与连作施肥试验(始于1843)、美国莫式验区(始于1876 )的长期作物轮作与玉米产量试验、日本的作物茬口效应试验研究美国的免耕农作制等奠定了现代农作制度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二:讲述现代主要的农学家

问题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并且提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农作学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典型农业先进人物的介绍大家知道哪些著名的农业先进人物

总结回答: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新疆瓜业的开创者吴明珠;小麦远缘杂交奠基人—李振声;小麦育种学家—赵洪璋

四、育人效果

通过这种提问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采用课程相关问题自然引入思政主题,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学习农业先进人物事迹,了解农业发展历史,牢记自身使命,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农业发展中,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无论是在学农过程中还是在今后农业生产工作中,都向农业先进人物看齐,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努力进取。号召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农学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根据新时代“三农”需求,为我国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