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农林理工 >> 正文

透过实验感受“三农情怀”

发布者:赵霞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名称: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里的“三农情怀”

案例应用课程: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课程代码:N19ZY17028

课程类型:  ¨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           

授课对象:农学专业学生

案例撰写人:赵霞  


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单样本的t检验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1、激发学生三农情怀

2、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看待事件现象,挖掘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理性质疑。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本堂课将讲授本课程的重点章节第三章的知识点“单样本的t检验”。该部分内容抽象但实用性较强,是其他统计分析方法性学习的基础,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统计分析的思维模式,提升系统思考的能力。

设计思路: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再设计实验进行科学验证。由现实问题到科学研究,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讲授等。

教学过程

以四川德阳等地的土壤镉污染导致的大米镉超标事件,引起学生关注与讨论,由农民在此事件中的困境激发学生的三农情怀,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

由此导出研究的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如何正确分析研究数据,乳酸菌发酵后,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降低了,但是有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0.214和国家标准0.2之间的差值,0.014是由误差引起还是存在真实差异?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看待事件现象,挖掘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理性质疑。

通过本实验数据进行



单样本的t检验的讲解,回答发酵后的大米有没有超过国家标准。并教会如何应用统计分析,正确分析问题,去伪存真。


单样本t检验的特点是,只有1个样本,比较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或标准)的差值是否仅由误差构成。

课后作业预习双样本t检验,思考如何判断发酵后大米与原料大米之间平均值差值是由误差引起还是真实差异和误差?如何用统计分析证明发酵是否是一个有效的降低镉含量的技术措施。

四、育人效果

学生能够掌握单样本假设性检验的知识,形成用该知识认识和分析科学问题,并从统计分析角度客观、正确得出研究结果,从而达到解决专业研究问题的目的。通过科学问题的确定与解决过程,渗透本堂课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中完成三农情怀,生态文明,以及去伪存真,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的思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