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水分与果树栽培管理
案例应用课程:园艺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代码:N19ZY17060
课程类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
授课对象:农学或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案例撰写人:周万海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绪论-品种与产区;
第七章果树栽培土肥水管理 第三节 果树栽培与水分管理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水分不仅是果树各个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参与叶片光合作用,将光合产物或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合成的激素等输送到地上部树体的各个部位,其还具有调节树温、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等作用。果树对水分的需求受品种、物候期、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果树生产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水分,了解水分的作用,明确果树生产需水规律是果树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一环。通过水与果树产区的解析,让学生了解果树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灌水新技术的讲授,鼓励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敢于想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学生了解果树生产尚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未来果树栽培研究与技术创新做出思考。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交流意识,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探索学科前沿;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自信心,甚至规划适合自己兴趣的学习生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的效果。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足够的时间将学生分组后,采用分工协作,合作探究的方式针对果树水分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度讨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讲授等。
教学过程
以水分为关键词,收集国内一些受水影响较大的果树产区资料(如栽培品种、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选择其中的1-2个案例(如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宁夏石缝瓜的辉煌与衰落等)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水对果树生产的影响,鼓励学生探讨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后逐步介绍现阶段我国果园灌水的主要技术的典型案例,启迪学生关注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背景、需求及过程。总结国内外灌水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品种相适应的我国果树灌溉技术。通过课堂讨论展望科学家大胆设想的未来进一步改进果树水分管理的途径、基本原理和可行性,通过作业让学生讨论未来农业生产转型后果树水分管理技术的方向。
【知识点】
(1)水分的生理作用回顾
通过对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中水分生理内容的回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水分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水分与果树产区划分
以水分为核心,介绍国内水果生产优势产区,同时以陕西苹果优势产区为例,介绍水分对当地苹果生产的促进和制约,分析未来水分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3)果树栽培管理灌水技术
介绍水分对果树的重要性,分析果树的需水特点,了解现阶段果树灌水的基本技术,讨论各技术的优缺点。
四、育人效果
我国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是所有农作物中相对发展较块的,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这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过程,可以深刻体会到果树产量提升过程中的科技的力量与贡献。通过果树水分管理典型案例的介绍,对于学生有强烈的激发与引领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对进一步解决果树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考,产生良好效应。另外,课程准备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并且也深受我国传统栽培管理技术的影响,授课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