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究“堆肥安全性评价方法”
案例应用课程:生物工程分析与检测
课程代码:N19ZY06007
课程类型: ¨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
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
案例撰写人:游玲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第7章 堆肥:堆肥的安全性评价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1、环保理念
堆肥是目前解决厨余垃圾的重要方法,其一方面可以减少固废,另一方面堆肥产业可以部分替代化肥,针对性地改善植物生长状况,同时改良土壤。因此,堆肥是践行环保理念的重要方法。对应的育人目标为建立土地安全屏障这一基本认识。
2、乡土情怀
绿色种植、绿色养殖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堆肥的安全性控制是实现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的关键技术。对应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乡土情怀。
三、案例内容
思政要素挖掘:通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产业,理解堆肥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课后线上讨论拓展应用。将课程教学内容置于社会、自然的大背景下去呈现,从内容上体现艺术人文的有机融合,培育深厚的乡土情怀,从价值上引导健康可持续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思路,提升职业素养。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全面翻转教学,将课程信息及过程置于开放状态下,课前自学慕课、提出疑义;课中讲解难点重点、互动答疑、组织讨论、完成习题,课后拓展学习、研读文献,同时通过持续全学期的小组学习、线上讨论、自主查阅文献、讲解文献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创造能力及批判思维。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探究合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点评预习作业导入课堂,总结堆肥生物安全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二)课堂教学
借助雨课堂,构建师生交互式学习平台,完成堆肥安全评价标准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水堇种子发芽实验及粪大肠菌群数量测定。
(三)布置作业
教师板书总结重点、难点,展示诗歌《我爱这土地》,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学生参与线上讨论、完成课外拓展作业,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四、育人效果
认知方面,了解了堆肥的生产应用现状,理解堆肥生物安全的环保意义。情感方面,通过调研、朗诵等共情体验强化了乡土情怀。能力方面,掌握堆肥的主要质量要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价值观方面,在社会、自然的大背景下去打开格局,明晰堆肥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场景,及其在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等乡村振兴相关产业中的应用价值,主动将相关知识、能力融入到个人的职业规划,进一步深化乡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