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B0304306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智能制造学部
授课对象:18级6、7班
案例设计者:王立刚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联接——螺纹联接”。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螺纹联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通过本案例的讲解,使得学生掌握螺纹联接相关知识点,了解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塑造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探索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了解中国古代卯榫、木楔的发明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用莱特兄弟研制飞机的故事告诉学生,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是必要的品质。用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使用木楔产生附加摩擦力来紧固被连接件,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用工程师关于螺栓防松进行百余年的改进,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用螺栓连接的准确定位要求来比喻人的思想要定位正确。
设计思路:知识讲解与案例穿插结合。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以飞机的发展历史为例,可以将莱特兄弟如何研制飞机的故事引入课堂。讲解他们是如何日复一日地观察鸟类的飞行动作,如何一次一次将观察到的鸟类飞行原理应用到试验样机的制备中,之后又是如何一次次地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试飞测试,又是如何将试验失败获得的经验运用到之后样机的改进之中。
这样授课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乐观地面对各种机械设计基础难题,同时孜孜不倦地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次的改进,最终使之满足使用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步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
螺栓连接依靠的是螺纹间的摩擦力,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使用木楔产生附加摩擦力来紧固被连接件,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自从螺栓被发明出来,工程师一直致力于防松,百年来发明了对顶螺母防松方法、弹性垫圈防松方法、串联钢丝防松方法等,并不断进行改进。这体现了工程师上下求索和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
在使用螺栓连接前,工件必须准确定位,即定位是连接的前提。这与学生的人生发展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的思想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不加以矫正,慢慢地会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一旦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整个人生的轨迹将会改变。即使通过学习知识可以使自身的行为端正、知识的螺母拧紧,也是无用的。可以用这个例子教育学生,要常常给自己定位,一旦发现思想偏差,要及时矫正。
四、育人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乐观地面对各种难题,同时孜孜不倦地对事物进行一次次的改进,最终会达到要求;使学生会具有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学生具有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提高自我反思,找准定位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