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艺体 >> 正文

发扬尚武精神,彰显武术育人功能

发布者:李庆新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       

课程代码:N19ZY10087

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体育与大健康学院              

授课对象:武术专选班

案例撰写人:李庆新


  一、 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应用于《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C(武术)》第一章:刀术(第一段)。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武术课堂教学“以礼始,以礼终”,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精神;通过本讲刀术特点介绍,结合古今名将霍去病和许世友将军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英勇尚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 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

结合所学武术器械材质,讲述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历史,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结合刀术自身,讲授中国古代用刀历史名人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在刀术技术学习过程中,结合刀术技法特点,再次引入抗日名将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亮剑”精神;通过刀术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虚心求教的精神。

设计思路:

整体感知:行抱刀礼,师生问好开始课程;课堂导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和用刀名人事迹;技术学习中教师讲解与示范,带领学生集中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动作技术特点引入与之相关的名人名事。探究实践:分组学习与练习,明确分工。展示效果:分组与集中展示,进行课堂总结。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语言法、动作示范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法、完整与分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课堂开始,以行“抱刀礼”进行师生问好,并运用语言法向学生介绍“抱刀礼”的含义,以此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的品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历史和汉朝使刀名将霍去病的故事为课堂导入内容,汉朝大将霍去病手持环首刀扫荡匈奴,屡立奇功,更是发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铿锵豪言,千百年来这句话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千锤百炼的环首刀不仅注入了精钢,更注入了大汉男儿雄浑的气血!通过故事陈述,激发学生刀术学习的兴趣,感受民族自豪感,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进入刀术技术学习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结合预防与纠正错误到动作法、练习法进行刀术动作技术的学习,在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结合动作特点,恰当的普及刀术的技术特点,如在武术界,有一句谚语“刀如猛虎,剑如飞凤,枪如游龙”,此外刀还有“百兵之霸”、“百兵之帅”的说法,刀术的特点就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

再结合许世友将军曾多次加入敢死队,在战场上每次都身先士卒,亲自提刀上阵英勇杀敌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勇猛、不畏艰险的非凡勇气。通过分组练习,设计角色和分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师范综合技能,同时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育人效果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无数先辈开疆拓土、披荆斩棘,打下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灾难沉重,又有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古今的英雄人物通过手中的钢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脊梁,激发了同学们刀术学习兴趣同时,更是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