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篮球
课程代码:N19ZY10022
课程类型: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体育与大健康学院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
案例撰写人:刘国竣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球类运动--篮球”第二节“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依托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篮球作为一项以运动实践主导的课程,课程教学设计坚持“专业技术知识”与“德育引领”有机融合为基础,围绕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开展。以运动技术培养学生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实现外化于行的育人价值。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能练习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设计思路:利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及技术动作运用时机的特性挖掘学生团结友爱、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示范法教学法、学练法
教学过程: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技术基本动作之一,主要用于两进攻队员之间距离适中、需要进行高精度、高速度、大力量前提下进行配合的技术动作方法。
(一) 课前准备:
课前整队集合、师生问好,热身时通过不断的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活人体中枢神经、拉伸肌肉,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沟通等都有具体的要求,都蕴涵着育人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性,使之懂
得秩序、懂得守时、懂得纪律、懂得尊重,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 新课导入:
利用篮球比赛中的经典传球配合引出本堂课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形式及完整动作过程。
(三) 新课讲授:
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方法,在课中灵活运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对分课堂、游戏等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传接球技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拼搏的精神,学生在专项技术的学习中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后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对培养自信心、团结精神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不断战胜自我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课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鼓励自主练习和同学间主动合作,培养团结意识,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培养过硬素养。篮球课程思政教学促使学生能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教学方法,将篮球的技术与理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通过体育多元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
四、育人效果
篮球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的思政功能,通过篮球训练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深化学生对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同心协力、共同进退的合作意识和精神。通过不断练习增强毅力,敢于挑战自我,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质、德行和情商。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篮球比赛中,进攻的纽带,需要全员参与。在教学训练过程,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将合作精神贯穿始终,寓德育教育于课程之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成为有能力、有品质的新时代体育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