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课程:篮球专项运动教学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N19ZY10088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体育与大健康学院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案例撰写人:韦颂
一、 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球类运动—篮球》(第三版)第十三章第一节“区域联防2-1-2防守阵型联防”。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一)精选案例
视频:中国男子篮球队使用联防的视频;宜宾学院学生男子篮球队使用“2-12”区域联防的视频。
(二)育人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2-1-2”区域联防的防守阵型、方式、特点、作用及运用时机,掌握“2-1-2”区域联防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同防守、阅读比赛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集体主义、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精神,体会团队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感受篮球运动追求卓越、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精神,坚定必胜的信念;体会友好团结、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的共赢体验;树立吃苦耐劳、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区域2-1-2防守阵型的讲解、练习,培养学生面对强大而不惧、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团队意识、合作能力。
设计思路:坚持学生中心,坚持思政导向。通过课前在教学群发布相关学习资料、视频,布置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区域联防、“2-1-2”区域联防阵型;课中通过讲解、分析视频、演示,学习区域联防的方法;课后对课中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主要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示范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篮球区域联防是由进攻转为防守时,防守队员迅速退回后场,每个队员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守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组成的防守战术。现代联防防守战术的特点是,防守队员以防人为主,随着球的转移和进攻队员的穿插移动,不断地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对有球区域以多防少,无球区域以少防多。在防守区域内,其主要任务是监视和限制进攻队员的活动,做到防人为主,人球兼顾。
运用区域联防能够发挥集体防守的优势,弥补本队个人防守技术不足,限制对方的进攻,减少本方犯规,有利于组织抢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当前,区域联防战术已扩大了防区,从单一的固定防守阵型向着综合多变的方向发展,并经常采用轮转换位、紧逼、夹击等手段,形成了“一攻一守”对位区域联防,使区域联防战术更具有针对性、攻击性、综合性特点。

图1:“2-1-2”阵型
“2-1-2”区域联防阵型,队员分布均衡,移动距离近,有利协防和调整阵型,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防守。
1.课前
教学群发布相关学习材料:区域联防的阵型、方式、特点,2-1-2区域联防的防守方法、基本要求等。
教学群发布教学视频:2-1-2联防的成功、失败视频。
课堂讨论内容之一:为什么联防可以以弱胜强?
课堂讨论内容之二:联防以弱胜强的点有哪些?
2.课中
结合中国男子篮球队比赛中使用联防的视频、宜宾学院学生男子篮球队比赛中使用联防的视频,分析讲解联防的阵型、方式、特点,重点讲解分析2-1-2阵型区域联防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分组进行讨论、练习。在课中着重强调团队意识、集体力量、拼搏精神、必胜信念。
3.课后
分小组对课中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在课余篮球比赛中进行针对性使用,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次中提出讨论、解决。
四、育人效果
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的讨论,课中结合成功、失败视频的分析讲解、小组讨论,特别是联防可以使弱变强、使强更强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习情绪处于高位,提高了思维的积极性。结合中国男子篮球队使用联防的案例、宜宾学院学生男子篮球队使用“2-1-2”区域联防以弱胜强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发扬集体精神,勇于拼搏、敢于胜利,并在练习中给予体验。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中心”教学理念,学习了就用,体现应用性,思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