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部分章节“人机工程学概述”中“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薪火相传——灶具篇”案例,对比与分析人在操作“从古到今”不同灶具时所对应的动态、产生的“人——机”关系,让学生感受古人设计智慧、了解设计背后的故事,明白设计的作用及责任,同时了解生活背后的艰辛。这种从古到今的“线型”式案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也能提高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和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本案例通过对“从古到今”不同灶具时所对应的动态、产生的“人——机”关系,既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增强历史自信,又能感受古人设计的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通过从古到今“线型”式案例,增加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幸福观。
设计思路:“原始人生活需求”的问题导入——古今生活条件方式的对比——灶具—从古到今的变化——学生梦想(巩固与升华)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表达、沟通交往能力: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原始人”的劳动工具及生活环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原始人当时的生活需求,讨论并表达自己想法。
(二)讲授新课
1.铺垫——对比教学:古今生活条件及方式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生活背后的艰辛及设计的作用,进而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生活体验对比原始人钻木取火、古人劈柴生火到电磁炉;原始人的兽皮、树叶装到现代的服装;捣衣到洗衣机等。
进一步拓展内容:老一辈人生活的艰辛及坚强,比如抗美援朝时的艰苦岁月,推荐影片:《上甘岭》《长津湖》。
2.案例教学:灶具——从古到今
灶具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用具之一,从灶具的发展可以看出灶具的设计不仅是使生活方便,更令使用者与灶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协调,体现了“人——机”设计方面的进步,反映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灶具——从古到今”案例,对比与分析人在操作“从古到今”不同灶具时所对应的动态,由最初的新石器时期——灶的产生:火塘,对应的席地而坐,各种趴、跪等动态;到土“陶灶”对应的蹲、坐动态,以及后来的各种发展:挡火墙的高度提升、火钳出现 、风箱的发明与创造等,都有助于人的操作便利,对应的动态更为安全、舒适;到近现代的燃气、电磁等各种灶具,人的动态更为自由,坐、立随意交替,人机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协调。
从使用灶具的动态变化中,看出人类在灶具发明、改进和完善方面的智慧和技巧,体现了“人——机”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课件展示:


3.拓展——梦想交换环节:“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讨论并表达创新的想法:培养创新思维,并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向往、充满希望,同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四、育人效果
“问题导向”教学过程,能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并投入激烈的谈论,并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创新思维与表达、沟通能力明显得以提升;对于灶具的设计构思,学生赞叹不已,并结合课后的博物馆考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和责任感。
学生反馈情况(部分展示):
本课程教学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 让我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上台汇报一直很紧张,这个课程让我勇于挑战自己,克服恐惧,面对问题。 |
学完本课程,自己最大的改变或进步是: | 1、培养了学生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打开了脑洞 3、锻炼自己的思维,经常提出问题,锻炼自己的汇报能力 4、做作业更加认真 |
其它: | 未来不切实际的想法能否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