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分享 >> 教学案例 >> 艺体 >> 正文

以本土山水为灵感,激发地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

发布者:喻文婷、刘炜、张蕾、尤川宝、池炜蓉、杨景华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应用课程: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N19ZY12012

课程类型: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开课部门:艺术与产品设计学部

授课对象:大三学生(上期)

案例设计者:喻文婷、刘炜、张蕾、尤川宝、池炜蓉、杨景华


一、案例应用章节或知识点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餐饮公共空间主题设计”第三节“餐饮空间设计的理念”。

二、案例意义与育人目标

案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居民生活方便化问题,以“人本”理念进行场景构思,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关注和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如设计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度融入中华文化,解决一些非遗文化面临失传问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判断。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造就高素质设计人才。引领学生思想变革和专业成长。

三、案例内容

思政元素挖掘:一是回归社会主义初心,关心人民需求。如:选择一些与基层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主题;案例选题和设计中要慎重考虑对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老人等的关怀与服务;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田野调研等方式详细了解基层民众的真实需求。在方案评选中也应该关注对这些群体需求的回应程度等。在案例的立题与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判断,讲求设计规律与原理,而不盲目跟风。二是关注社会热点与问题:根据不同时间选择热点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些热点话题开展方案竞赛或提出自己的创意设计方案。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热点敏感度和设计应变能力。三是了解行业发展规律:根据行业发展潮流选定案例主题,让学生深入分析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同时,案例教学中穿插行业专家讲座,拓展学生的行业视野,学到更多实操经验。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方法。以案例设计项目为载体,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实现对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目标的引领。

教学过程

(一)餐饮空间分类小结(2分钟):对上节内容中餐饮空间的不同分类方式作一个简短的总结和提醒;

(二)案例导入(3分钟):在分类小结的基础上,介绍本节案例餐厅,并提出学习目的在于理解设计理念并结合文化与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三)设计理念与理论(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空间设计理念,以及地域文化与科技手段的理论知识,强调创造性理念、文化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案例理念解析与指导(13分钟):解析案例餐厅设计理念、文化表达与科技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思路与方法。

(五)方案构思(10分钟):根据理念与理论要求学生构思方案,教师在过程中提供指导,鼓励学生在维系个性化风格的基础上拓展理念与加强文化体现。

(六)方案汇报与点评(5分钟):选择不同理念与文化表达的优秀方案进行汇报,教师从理念创新、文化运用与技术应用角度进行点评。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2分钟):教师对理念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简要总结,布置后续利用所学理念及案例进行餐厅空间设计。

四、育人效果

(一)认知方面

1.理解设计理念、文化表达和技术运用的关系与方法;

2.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

3.掌握案例餐厅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4.学习不同学生的优秀设计方案和表达方式。

(二)情感方面

1.培养服务人民和社会主义奉献精神;

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对民生问题产生共情与关心。

(三)能力方面

1.提高理念创新、文化表达和技术运用的能力;

2.增强市场分析、行业研究和技术运用的能力;

3.提高设计应变和方案构思的能力。

(四)价值观方面

1.坚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判断;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3.理性与科学的思维方式。